剧本杀《AB》详细介绍
基本信息
项目 | 内容 |
---|---|
剧本名称 | 《AB》 |
剧本类型 | 现代、刑侦、硬核推理、机制 |
游戏时长 | 5-6小时 |
推荐人数 | 4-10人(无固定角色,玩家以刑侦视角参与) |
推荐人群 | 硬核推理玩家、刑侦题材爱好者、逻辑流推土机 |
故事背景
玩家扮演警察团队,通过心理侧写和基本演绎法调查一桩连环案件。故事以序章“监控画面”展开,呈现绝对真实的犯罪现场视角。案件涉及多起看似独立的事件,需从时间线矛盾、角色动机、现场物证(如手推车位置)等细节抽丝剥茧。核心案件“小说家之死”贯穿全局,玩家需模拟凶手思维,破解诡计与谎言交织的陷阱。
角色背景(刑侦本无固定角色)
虽无传统角色剧本,但玩家需通过调查以下关键人物还原故事:
- 陈光平:案件目击者,与院长对话中暴露时间线矛盾,成为突破口。
- 院长:掌握核心信息,可能涉及隐瞒或误导。
- 护士/司机:驾驶车辆等细节暗示潜在关联。
- 山鬼(隐藏角色):案件中反复提及的神秘存在,需判断虚实。
核心玩法与机制
- 心理侧写:模拟凶手行为逻辑,分析犯罪心理。
- 时间线推演:需精确计算死亡时间,排除延时装置干扰。
- 线索整合:重点关注手推车位置、目击证词矛盾点等细节。
- 多案件串联:通过物证与人物背景故事关联案件,还原完整真相。
复盘重点
方向 | 关键点 |
---|---|
时间线矛盾 | 陈光平报警时间与手推车位置矛盾(需结合序章监控画面验证) |
动机分析 | 各角色与受害者的利益纠葛(如身份伪装、谎言陷阱) |
物证关联 | 手推车移动路径、车辆使用痕迹等细节锁定凶手行动逻辑 |
叙诡破解 | 序章“监控画面”真实性利用,需注意视角误导 |
推荐理由
- 硬核推理体验:案件设计注重逻辑闭环,适合追求烧脑挑战的玩家。
- 刑侦代入感:通过模拟真实办案流程(如侧写、审讯),增强沉浸感。
- 多维度细节:从对话矛盾到物证关联,每个细节都可能成为破案关键。
- 商业性适配:时长适中,机制灵活,适合新手进阶与老手竞技。
注意事项
- 变格元素:虽以本格推理为主,但部分情节涉及心理暗示与视角误导。
- DM要求:需主持人熟练把控节奏,引导玩家关注核心线索。
- 玩家配置:建议组队时包含至少2名擅长时间线梳理的玩家。
如需完整复盘解析或电子版资源,可通过正规剧本杀平台或授权渠道获取,确保支持正版创作。